臺灣海峽蘊藏豐沛的風力資源,全球風況最好的20大離岸風場中就有16個在台灣海峽。理事長談到,台灣擁有絕佳的風場條件,加上政府大力支持,訂定明確的政策目標及制度,吸引許多頂尖的國際廠商來台投資;希望藉此扶植台灣相關產業鏈,打造具備出口潛能的「離岸風電國家隊」。
迎來投資風口 國際頂尖團隊插旗助攻
地緣優勢加上臺灣政府積極推動離岸風電政策,台灣已成為備受看好的離岸風電新興開發市場,不僅多家國際龍頭大廠「乘風」而來,創造了大量多元的就業機會,同時也迎來國內廠商積極投入,紛紛加入離岸風電開發計畫。
為掌握亞太市場先機,已有不少具豐富開發經驗國際好手像是來自歐洲的沃旭、達德、CIP及加拿大北陸能源(NPI)等,皆已在臺設立亞太營運中心辦公室。兩大知名風機系統商為臺灣引進核心技術,2021年西門子歌美颯(SGRE)規劃將設立機艙組裝廠,三菱重維特斯(MVOW)則將設立PCM維裝廠。並且,國內廠商摩拳擦掌地投入供應鏈,如中鋼集團興達海基及世紀綱重金投資生產水下基礎;相關風機系統零組件更高達27家以上本土廠商,如鑄件大廠永冠投資50億建造新廠房以提前布局進入產業供應鏈。由台船與比利時商DEMI offshore合資成立台船環海,共同決議投資造船計畫,將委由台船建造離岸風電大型浮吊船「Green Jade」,再再顯示本土供應商對於臺灣離岸風電產業前景充滿信心。
理事長說,臺灣很幸運,除了擁有如此珍貴的天然寶藏,在離岸風力建置過程中,能藉由優秀的國際風電產業團隊的加入,引進先進技術與專案整合能力,不僅帶來技術能量的提升,更加速臺灣本土相關供應鏈廠商轉型及學習的腳步。
TRENA理事長高茹萍認為,離岸風電將成為下一個臺灣「國家隊」
培植MIT產業鏈 立足臺灣打國際盃
臺灣作為國際離岸風電廠商進入亞太地區的基地,在政府國產化的要求下,各國際大廠也將在地供應商納入整體規劃中;如由加拿大北陸能源、新加坡玉山能源及日本三井物產所投資的「海龍離岸風電計畫」,便在近期宣布與西門子歌美颯(SGRE)以海龍2號300MW離岸風場做為「定錨專案」,規劃在臺擴大投資全機艙組裝廠,期望透過引進相關風機新技術,提升臺灣風電產業的技術競爭力,培育相關人才,積極落實政府國產化的政策目標,協助政府將臺灣打造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。
在風場開發的同時,不僅串連了國際與在地廠商合作,更借重他們的全球經驗,協助在地廠商成為符合全球業界標準的供應鏈,促使更多生產工序在臺灣落實,使臺灣本土產業鏈成長茁壯,替拓展出口能量奠定良好發展基石,可謂是臺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的重要里程碑。
理事長強調,要打國家隊必須先立足臺灣,與各相關產業合作,扶持MIT產業鏈,最重要的是必須讓業者有信心跟政府一起努力打拚走出去,這個國家隊才能成形,才有機會進軍國際盃。
TRENA對於推動綠能及促進在地產業發展不遺餘力
超前部署 推動離岸風電永續發展
政府大力推動發展離岸風電,除為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0%的能源轉型目標,更希望藉由國產化要求,扶持臺灣離岸風電產業成形,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。
理事長提到,從這次口罩國家隊的成功,可以看到超前部署、本土產業鏈自主的重要性。推動能源轉型的過程,就如同推動口罩實名制,政府在制定政策時,方向需明確清晰,訂定的政策跟承諾,必須是可信賴且長遠可行的,並且取得高度的社會共識認同政策走向,相關產業鏈的廠商具備符合市場標準的能力,將有助於建立完整的供應鏈。
為加速推動離岸風電產業發展,理事長提醒,必須從現在開始做好「超前部署」;不論是培育臺灣高階綠領人才、與社會對話以及在地的整合與溝通,都是決定臺灣離岸風電能否成功推動的關鍵因素。
TRENA理事長高茹萍期望藉由產業永續發展的精神,打造臺灣成為亞太離岸風電出口中心
完成轉型拼圖 明日之星領航國家隊
台灣再生能源推動聯盟(TRENA)對政府再生能源的推動扮演著敦促與監督的角色,希望政府加速推動再生能源,並走在正確的發展道路上。
理事長呼籲,在新冠肺炎對經濟產生衝擊時,應加速提高臺灣能源安全自主,並把握能源轉型及國際供應鏈重組的契機。而未來離岸風電第三階段區塊開發政策是否明確,將會是決定2025年後臺灣能源轉型是否能加快速度組成離岸風電國家隊的重要指標。
當我們看到來臺灣的開發商中,有些從國家的電力公司成功轉型成為再生能源集團,理事長期許國營事業的台電,借鏡歐美國家電業轉型經驗,以期在離岸風電與再生能源業務上更加茁壯,轉型成為國際級的再生能源企業。同時也期待著,台電能夠轉型成功,成為離岸風電國家隊的火車頭,完成臺灣能源轉型的最後一塊拼圖。